党中央强调,要把“四下基层”作为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具体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广大群众在基层,只有经常下基层,才能知道群众在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问题,因此下基层调研也成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解决复杂问题的常用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下基层”,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多往基层钻,到基层去解决问题,关键还需真正沉下去,而不是摆拍做样子。 下基层应成常态。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了“闭门造车”,许多事关民生的大事,在办公室里作决定,容易造成执行过程中“水土不服”。偶尔下一次基层,与群众十分陌生,要了解基层的情况,就会十分困难,甚至出现偏差。只有不怕麻烦、不辞辛劳,把基层当成“办公室”,不管有事无事多去看看,与群众谈一谈,拉拉家常,建立了深厚感情,才能真正融入基层,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下基层应在状态。要知道,下基层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留痕”搞应付,而是推进工作、解决疑难的必然选择。下基层需要花时间,思想必须在状态,带着问题和目的下基层,有重点地察民情、聊家常,多向群众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多请教群众“怎么办”,切实把群众的心思把握准,确保每一次都有收获,长年累月下来,才能对基层有全面的认识,心中装着民情。 下基层应会思考。如果只是看一看、讲一讲,而不深入思考,解决发现的问题,下基层的效果就会严重打折。要善于从群众的意见中去伪存真、去粗留精,留下最重要的精髓,同时也要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结合实际思考解决对策,拿出有效的主意,能够迅速付诸行动,切实让下基层行动,受群众喜闻乐见。 万事开头难。当下基层成为一种习惯,能够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其中的“甜头”,干部必然会愿意下去,主动下去,把工作干在实处。(徐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