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民生

旗下栏目: 财经要闻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华氏集团被指自融自保 50亿投资面临兑付风险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3-12

  同一群人分成三方,一方创办理财公司,一方去创设项目,另外一方成立担保公司,在投资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自融自投自担保”的模式将大量资金卷入自己口袋。在遭遇资金链紧张后,华氏集团的分身游戏陷入了僵局。

  50亿元投资面临兑付风险

  “财富基石——增值预期年收益8%~19%,保本保收益”,过去两年,在武汉临街小卖部摆着的广告台历上,在街头楼宇间散发的广告传单上,频繁出现这样的广告语,约7万人为之心动,累计掏出近50亿元购买相关理财产品。

  然而,2015年11月底,武汉财富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财富基石”)发布的一份《关于推介产品延期兑付的协调函》(下称“协调函”)打破了7万人的平静生活。

  《协调函》称,融资方近期所开发的项目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实现正常销售,导致资金短缺,财富基石推介的基金等产品可能无法按期兑付。

  一时间,财富基石破产、跑路的传闻在数万名投资者中迅速传开。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到多名投资人,他们说,早在2015年11月中旬就出现“苗头”,当时到期的产品一直无法兑付,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找各种理由敷衍拖延。

  “我去年10月份花6万元买了财富基石1个月的理财产品,利息大概300元,21日到期,但利息没有如期到账。”投资人艾女士说。

  “我投资了25万进去,那是给儿子娶媳妇用的所有积蓄,我该怎么办?”面对《协调函》,投资人吴先生欲哭无泪。

  “12万!这是我和老伴的养老本啊!”刘婆婆两老的养老钱可能就此打水漂。

  据了解,财富基石隶属于基石资本集团,并形成了财富基石和基石在线网贷,线上线下双轨道运营的模式,目前在全国共有30多家线下实体店,其中大部分位于武汉市区。

  本报记者从基石在线网贷平台上了解到,该平台作为网络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营483天,累计投资金额12.58亿元,用户总收益1990万元,累计注册总人数超过7.5万人。

  根据基石在线网贷平台公布的投资排行榜数据,门店投资单人投资最多的为1228万元,线上投资最多的为349.5万元。

  为何如此多人把血汗钱、养老钱安心交给一家第三方理财公司?记者注意到,这与其声称所售理财产品“零风险高回报”息息相关。

  今年年初,一名年近五十的中年妇女在武汉汉阳区钟家村一带向路人派发广告单。广告单上写明,短期保本型理财,预期年收益8%~30%。记者接过广告单,并被这名中年妇女殷勤地请到了营业厅。

  据财富基石钟家村营业厅一名理财师介绍,财富基石在售的主要有两款产品:基石系列和永利系列,公司按照不同投资期限制定了不同回报率。

  其中,基石系列投资起点为20万元,定投一年起,按投资成本,收益在8%~13.8%区间,保本保收益,投资者可按季度领取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只放20万进去,投资一年,一个季度可以拿到4000元的回报;而永利系列的投资回报率则更为诱人,该系列按照投资成本和时间长短,回报率在9.09%至30.01%区间。如果投资20万元,定期一年,则每个季度可以拿到4400元的回报;如果投资1000万,定投5年,则可拿到19.41%的年收益率,每年可以拿到194万元的回报;还有一款投资50万元,存5年,可拿到30.01%的回报,但收益是保本浮动型。

  为消除记者的顾虑,上述理财师称,公司对投资资金还做了多重“保证”:一是投资者的资金由中国工商银行设立专项账户监管资金流向;二是由一家湖北本土融资担保公司为投资者的本金和预期收益,提供不可撤销的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三是在所投向的香港路中华城项目开发中,项目8至12层的写字楼空间拿出来,跟投资者签订购房合同,一旦出现违约,出资人可以按市场价的7折购买写字楼。

  至于募集资金的投向,理财师直言,基石系列募集的资金将投往香港路中华城,该项目目前已经建起三栋,分别为一栋写字楼、两栋住宅楼,早已开卖,听说已经售罄、交房;而永利系列将投向“中国中华城”汉阳四新国际商业社区项目,该项目刚破土动工,因此需要的资金量较大。

  停车场当“商铺”出售

  随后,记者对上述两个募资项目进行了实地探访。在武汉市香港路繁华地段华氏百货对面,三栋高楼拔地而起。外观来看,该楼结构已经封顶,有些墙面并已贴上外墙砖。

  但在附近的售楼部,记者看到,一群人正围在中间。其中一名李姓女士告诉记者,她以1.5万元的价格,于去年购入了B栋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室二厅,本来定于2013年年底交房,但因不明原因,交房时间拖到2014年4月30日,之后再度莫名拖延。

  但记者从武汉房管局网站上了解到,公司在售的几栋楼均在2011年就已拿到预售证,为何不交房?香港路中华城售楼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因为六号线地铁正在建设影响了公司水电安装,因此交房时间只能后推。

  而还有一部分人告诉记者,他们以1.9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中华城地下两层的部分商铺,同样面临拿不到房产证的困局。

  记者从当地建设部门官网上查询到,按照建筑规划,香港路中华城地下两层均为停车场,并非商铺。

  据了解,香港路中华城项目是华氏集团子公司、武汉双龙堂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目前已建成的“中华城”项目第一期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3.5亿元。

  而永利系列基金所投向的四新中华城项目建设规划则为特大型综合体项目,是华氏集团旗下华氏永利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中包含建设一栋502米高102层的超高层建筑。目前,面积为40.6亩一期开发用地正处于前期开发阶段。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项目位于汉阳江城大道和三环线的交界处,地处较为偏僻,没有公交车直达,连出租车都较少见到,临近的四新大道于2010年才建成通车,周围楼盘不多,大道另一边数里内除开空地和稻田外,荒无人烟。

  对该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的本地居民告诉记者,此地位于武汉三环和二环之间,过去是四新农场所在地,几乎没有商业建筑,近几年才开始陆续有所发展。

  而在项目开发现场,记者看到,一块空地的边缘,围栏已经围上,里面有不到20个工人正在作业,一名安徽籍的建筑工人告诉记者,这块正在开工的空地大约3000多平方米,他们去年二月份就进场铺地、打桩基,但是2个多月了,地基还未打好。

  这名建筑工指了指远处的电箱告诉记者,一般像这么大的工地,最少有十多个电箱,七八米就有一个,但是这么大的工地却只有一个电箱。

  他表示并不清楚原因,仅仅表示,按照过去的工作进度,这么大的工地桩基一个月就能赶出来,但是这边2个月还没打好,情况非常罕见。

  他还表示,目前桩基工程已经完工2/3,正常情况下,建筑木工、钢筋工、水泥工等大批建筑工人都会进场作业,工人的临时住房也应该搭起来了,但是这边的感觉是拖拖拉拉,只有不到20个工人在干活,这样下去,估计要到5月底,桩基才能打完。

开发商先行打造“融资”平台

  一家信托机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财富基石实际上就是中华城项目投资商——华氏集团的融资平台。

  那么,华氏集团与财富基石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本报记者调取相关工商资料显示,华氏集团旗下控股着华氏地产、华氏实业、基石资本、东湖一叶清茶业等四大专业投资集团,和财富基石相关的地产、金融公司大多由华氏元老级人物李文华、李文萍、王汉祥、费斌杰、范桂文和陈胜等人掌管。

  其中,财富基石由汇丰联银和华氏老人费斌杰共同创立,汇丰联银转股给基石资本,而基石资本的法定代表人是李文萍。

  工商资料显示,华氏集团最初由李文华和其姐姐李文萍共同设立,其间分出股份给天丰物业,武汉小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入股。目前,华氏集团股权分布为:李文华持股25%,李文萍持股1.25%,小屏地产持股30%,天丰物业持股43.75%。

  李文萍是最初和李文华设立华氏集团的创始人;费斌杰在华氏创立之初就已入职。也就是说,财富基石的掌门人实际上是李文萍和费斌杰。

  财富基石募资所投向的两个“中华城”项目,其两家地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王汉祥。王汉祥是华氏地产总裁,李文华刚创立当地知名服装品牌“华氏大班”时就一直跟随。

  其中,开发香港路中华城项目的双龙堂地产的股权结构,最初由华氏集团和范清文共同设立,范清文任执行董事,费斌杰任监事,后几经转手,范清文退出,目前由自然人王秀英持股30%,深圳市汇丰联银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王汉祥名下的武汉天丰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持股65%。

  看似不相关的私募基金公司——深圳汇朋联银投资基金公司实际上亦由华氏集团控制。深圳汇朋联银原名深圳汇丰联银,其背后大股东是武汉汇丰联银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陈胜,该公司办公地点在华氏花园,而华氏集团旗下金融集团总裁叶泽明亦有入股。

  连第三方担保公司元太融资的法定代表人李文萍亦是华氏集团股东之一。

  由于无法实现给投资人的承诺,风波也越闹越大。按照财富基石方面的说法,武汉市政府已成立华氏集团资金链断裂问题处置工作专班,接受投资人理性反映诉求,并出台处置方案。愿意取得物业的,投资本金及收益置换物业则在3个月内完成;不愿取得物业的,等物业完成置换,资产处置变现后支付投资人,而该项工作在6个月内完成。

  上述信托机构负责人分析称,财富基石募集资金中围绕的一系列公司,自上游至下游均来自华氏集团内部人士,华氏集团开发地产项目需要资金,便设立私募公司和第三方理财公司募资,用募集来的资金投入自己的房地产项目,是典型的“自融自投自担保”模式,国内出现跑路情况的理财公司多是这种灰色交易模式。

  自己担保自己的模式

  财富基石因自融地产项目资金链的断裂而难以兑付,这种情况在第三方理财领域并非个案。

  一名投资者曾向本报记者报料,他投资的某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保障房项目”有限合伙基金。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该有限合伙基金的募资投向是某地产公司用于某单位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而且是在2015年5月底兑付利息,但一直被告知兑付延期。意识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后,这名投资者特意打电话到前述相关单位咨询情况,结果被告知该单位并没有让前述公司建设保障房这回事。

  “同一伙人分成三方,一方创办理财公司,一方去创设项目,另外一方成立担保公司,在投资人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自融自投自担保’的模式将资金卷入自己口袋。”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如果担保公司不是独立的第三方平台,就等于自己人担保自己人,是没有意义的,而以“自融”为目的的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源头,这种风险极易沿着担保链条向外界递传,使其比普通民间融资行为乃至高利贷所产生的风险更大。

  董登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新兴的理财公司性质很像私募,而私募前不久才被纳入监管范围,运作开始了规范,但很多类似私募公司的理财公司还处于监管区域之外,因此在现阶段购买投资房地产的理财产品风险极高,投资者无疑是往火坑里跳。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健则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代为理财”投入私募基金,明显在打法律“擦边球”,有违规之嫌,甚至涉嫌非法集资活动。

  自身难保怎么办?

  董登新指出,银监会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可视为一种“包容性监管”,一方面鼓励普惠金融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也设定了底线监管的原则,即只开具了负面清单,清单外的都未作限制。既然如此,包括P2P在内的各类第三方理财就具备了“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金融中介和监管层有义务向投资人普及投资理财的基本常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让投资人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他举了个例子,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理财产品,就是高风险产品,其性质无异于赌博,得愿赌服输;年化收益率在6%~10%的,风险相对可控;年化收益率在4%~6%的,属安全可控类产品。投资人根据自身可接受的抗风险能力,选择购买。

责任编辑:中国新闻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