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国内

旗下栏目: 广东 国内 国际 时局 理论

四川道孚县:富民产业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800元

来源:admin 作者:e-works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30

  十月的道孚县,秋高气爽。一簇簇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上,引得瓦日镇列瓦村村民喜笑连连。依托川藏旅游线路,这里的苹果销往全国。

  “过去,这片老旧的果园完全是野蛮生长,产的苹果品相很差,根本卖不出去,只能拿来喂牛。”村支部书记所郎单孜感慨。经过品质改良和标准化基地建设,穷山村也有了“富果果”。

  苹果只是道孚县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县8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达1200万元,助力人均增收1800多元。”道孚县发改局党组书记田勇介绍。

  沿国道318线一路西行,记者来到四川甘孜州道孚县泰宁镇。蓝天白云下,一片万亩油菜田风景如画。虽已进入深秋,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感谢党和政府,我们现在不仅有油菜收入,还有旅游收入,腰包都鼓起来了。”道孚县泰宁镇村民洛多说。泰宁镇共有土地12000余亩,且大多集中连片,2016年,该镇利用土地优势成片种植油菜,并配套举办油菜花节、赛马节、国际顶石100拉力赛、星空晚会等旅游文化活动,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泰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扎西罗布表示,成片种植油菜以来,全镇农业收入达3137万元,旅游收入达810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000余元,增至现在的10300元,全镇162户6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高原油菜花期晚、周期长,7月盛开,8月结籽。同一时节,位于道孚县甲斯孔乡的农牧民们,正忙活着收获黑木耳。

  海拔4000米,甲斯孔乡的黑木耳以青杠椴木为母体,植入木耳种后,沉于鲜水河河岸,收获的黑木耳天然营养、清脆香甜。

  “技术到位、长得好的话,一段青杠木一年长出的黑木耳能带来30块钱的纯收入,这是全村人增收的希望。”44多岁的上甲村村支书多吉泽绒正奔走在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细细查看每棒黑木耳长势。

  在培育黑木耳产业之前,甲斯孔乡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全乡共6个行政村440户2400人,其中有上甲村等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656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面大,贫困与非贫困之间差距甚微,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甘孜州农科所食用菌专家唐明先表示,道孚县丰富的灌木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椴木黑木耳生长,再加上椴木黑木耳栽培技术成熟,简单易学,在注重生态保护、适度间伐、有序发展的情况下,将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上甲村启动了20亩黑木耳种植项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截止目前,甲斯孔乡种植规模达360亩74万棒,实现产值260万元,人均增收500-1000元,增收比率占人均收入的38%。

  金秋九月,青稞摇曳。行走在道孚县内,耳边不时响起“轰隆隆”的机器作业声,眼前翻涌着一朵又一朵金灿灿的麦浪,鼻尖缭绕着醉人的清香……在甘孜州道孚县鲜水镇亚洛加村,三三两两的藏家女子正在小麦收割机后,清扫着机器掉下的黑青稞麦粒,纷纷绽放出幸福的笑脸。

  黑青稞是有机粮,颗粒饱满,口感绵实,广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亚洛加村通过发展黑青稞等高原特色农业、村集体产业等,于2018年顺利脱贫。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道孚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了一大批畅销内地的绿色有机产品。除去高原油菜、高原黑木耳、高原黑青稞,道孚县还大力培育高寒露地蔬菜、特色中藏药材、特色牦牛等“三特”农牧产品,通过打响品牌、电商销售等方式,推动道孚农牧产品走出高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一花二黑三特色”,是道孚人民的主要富民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推广种植春油菜2.6万亩、黑青稞2万亩、青杠黑木耳154万棒、露地蔬菜1万亩、中药材 8000亩,牦牛存栏80200头,预计年产值近2亿元,为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供图 道孚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e-works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