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趋势

旗下栏目: 房产要闻 动态 建材 趋势 市场

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提高10.15%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北京日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05
原标题: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提高10.15%

  “十二五”时期,首都环境建设立足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开展环境建设重点工程,改善脏乱地区环境面貌,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稳定,圆满完成系列重大会议活动保障工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贡献。

  盘点2015

  ●坚持以重大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环境景观有效提升。

  2015年完成长安街复兴门至建国门段、府右街及南长街的人行道护栏、慢行道护栏及公交护栏更换,更换总长度17684米;治理、规范和清洗油饰电话亭、公交候车亭、报刊亭、果皮箱、变电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长安街延绿增彩、树种更换、树池更换、绿地护栏更新等绿化提升工作。

  昌平西部地区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腾退低端产业66家,治理砂石场11处,整饰建筑外立面40余万平方米,绿化365万平方米;提升北六环、温南路、京藏高速等6条重点联络线可视范围内35公里、190万平方米绿地景观,京新高速基本形成两侧30米绿化带。

  宛平城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取得成果。

  完成宛平城核心区、辐射区和联络线等12条重点道路建筑立面、交通设施、绿化景观、公共服务设施、架空线入地等环境整治工作。宛平城城内街等核心区域道路铺装1.7万平方米,粉饰建筑立面3.6万平方米,道路硬化2.7万平方米,绿化景观提升3.2万平方米。

  ●坚持惠民生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身边环境品质

  群众生活出行环境得到部分改善。

  实施城六区10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实施280个老旧小区、约300万平方米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开展46处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已完成通州区北苑办事处等18处区域提升,正在实施东城区北新桥地区等16处区域,其余12处区域正在进行前期准备,计划2016年实施。

  提高群众身边环境卫生质量。

  城六区6224条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全部达标;修整旅游沿线公厕123座,完成80座旱厕改造。城六区公厕密度达到6.7座/平方公里,超过国家每平方公里3至5座的标准。

  开展公共空间设施治理。

  实施中心城区主要城市道路、桥下空间和地铁出入口等三大空间设施规范治理,共治理报刊亭679处、早餐车604座次,规范公交站牌629块、街牌等各类指示牌6653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3.4万块,其中户外电子显示屏1.5块。完成30条无灯路路灯建设任务,完成18条小微道路路灯增补工作。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提升首都环境秩序水平

  加大环境秩序突出问题整治力度。

  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拆除3.7万处、1333.2万平方米,拆违量连续三年大幅上升;取缔小散低劣企业3799家,消除治安、安全隐患1.7万处。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执法行动。

  固化部门联动机制,立案处罚施工工地、道路遗撒、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1.1万起;持续推进停车管理专项整治,开展联合执法1.1万次,取缔各类非法停车场346个,拆除地桩地锁7377个,立案处罚785起,同比上升268.5%。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

  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海淀大工村再生能源发电厂、延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等建设完成。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0座,新增处理能力5350吨/日,总设计处理能力27321吨/日,目前全市生活垃圾的日产生量2.01万吨,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所占比例由2014年的50%提高到70%,标志着本市生活垃圾处理已经完成由传统填埋向资源化处理方式的转变。

  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2015年1-11月全市道路尘土残存量均值15.3g/㎡。

  持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至2015年11月底,清河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丰台河西再生水厂等34项水厂已建成并相继投入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0.4万立方米/日;琉璃河、门头沟区、平谷区等3项污泥项目目标任务已完成,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能力490吨/日。

  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建设。

  新建东城明城墙、丰台六里桥、通州台湖、顺义府前街等休闲公园30处;建成市级健康绿道215公里。完成造林任务11万亩,累计造林106万亩,全市新增万亩以上大型森林板块30处、千亩以上大片森林210处,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提高10.15%。

  巩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取得成果。

  全市新增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363个。推进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居住小区直接对接作业,环卫集团京环资源公司在200多个小区开展回收业务,并启动垃圾智慧分类模式。

  ●坚持抓好市政设施管理,保证城市运行安全稳定

  加强燃气供应保障。

  新发展农村地区液化石油气用户13万户,累计110万户,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炊事气化。在10个农村地区开展接通天然气试点工程,通气2200户。

  加强城市供热保障。

  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采暖补贴改革,制定了优抚、低保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热采暖补助办法。完成82座燃煤供热锅炉房、2872蒸吨的清洁能源改造。完成313个小区、66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的改造。

  加强地下管线综合协调管理。

  在全国首创并完成地下管线结构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管路互随”工作机制,减少新路开挖和反复挖掘道路的“马路拉链”现象及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1 首都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市级网格平台与12个区实现对接,五年来城六区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2259.8万余件

  ■解决2212.7万余件。{问题解决率94.5%}

  2 环境卫生事业实现新进展

  ■建成鲁家山垃圾焚烧厂等16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焚烧、生化、填埋处理比例由10∶10∶80升至40∶30∶30

  ■垃圾处理能力从16680吨/日升至27321吨/日

  ■完成1011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作,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96.7%升至99.6%

  ■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8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55%。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所40处,消纳能力达1.35亿吨, { 比“十一五”末期翻了两番 }

  ■车行道机械清扫保洁组合工艺作业率城六区达89%,郊区县达74%;推进背街小巷专业化和小型机械化作业

  城区达标率达83.1%{ 其中文保区全部达标 }

  3 市政公用事业得到新发展

  ■加强天然气上游输配系统和城镇输配系统建设,基本形成陆上气、海上气及煤制气等三种气源,初步形成市域输配体系,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和除延庆外的所有新城。

  ■全市天然气用气量由“十一五”末的76亿立方米增至“十二五”末的143亿立方米;组织开展“送气下乡”和“天然气进村入户”两个惠民工程,{ 惠及农村居民70余万户 }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供热无煤化。供热清洁能源比例大幅提高,从65%升至83%,实现计量收费面积1.7亿平方米{ 全市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下降15% }

  4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在全国率先建立地下管网运行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全过程管理

  2016四大任务

  1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推进行政副中心、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新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环境建设。推进长安街、中轴线、京哈铁路、京沪高速、二环路、三环路等沿线环境建设。

  2 立足首都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继续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施工扬尘管理,推进砂石场治理,推进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完成《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城市绿化。

  3 服务群众需求,推进环境建设共享共治。实施47处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开展市级21条、区级63条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开展100条背街小巷、60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100公里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入地;开展城市道路、桥下空间、地铁出入口“三大空间”设施治理,全市50条重点大街推广设施“二维码”管理。开展环境秩序问题集中治理,坚决拆除违法建设,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重点整治乱停车、乱摆摊、乱挖掘城市道路,统筹推动停车问题解决;推进黑车常态化整治和源头性治理相结合。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4 立足首都发展新形势,不断完善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京津冀环境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探索与首都周边区域建立环境建设主管部门联系沟通机制,结合冬奥会举办、新机场建设等工作,探索从规划阶段入手同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一体化环境建设,形成首都周边区域一体化环境景观。

  “十三五”环境建设关键词

  “四大环境”

  在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方面,通过规范治理,让市民享受“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生态、完备的设施、和谐的秩序”;

  “四个区域”

  加强市民生活区域、进京第一印象区域、重点区域和薄弱区域四大区域环境建设,推动实现“安全、便利、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和“安心、舒心、开心”的宜人生活。

  “三个区域”

  是指核心城区,北京行政副中心,以及棚户区、城乡结合部、郊区农村等环境建设薄弱区域;

  “三项工程”

  是指区域提升、背街小巷等环境建设民生工程,世界园艺博览会、冬奥会、新机场等重大活动及重点项目环境建设工程,以及重要会议及重大节日环境保障工程;

  “五条线带”

  是指积极推进长安街及中轴路沿线、城市环路及重点大街沿线、高快速路及国道沿线、河湖水域沿线、铁路及轨道交通沿线环境建设。

  本版素材由市市政市容委提供。

责任编辑:北京日报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