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文化新闻眼

旗下栏目: 文化新闻眼 文化地图 产业政策 文化视野

笔墨语汇是中国绘画之精髓

来源:新尧网 作者:新尧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9-28

  

        甘庆琼,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艺术硕士,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名家专项课题高级课程研修班导师,北京人文大学中国书画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曾担任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全国花鸟画精品展、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全国写意花鸟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策展人、学术主持,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联展,应邀赴各地美术界和高校讲学、讲座,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首都体育馆、钓鱼台国宾馆等机构和收藏家收藏、陈列,出版专著多部,作品和学术观点收入数十部典籍、画谱发行全国。

  东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艺术长河里的两条主流。中国绘画以它独一无二的形式语言和审美取向屹立于世界画坛,成为东方绘画之母语。笔墨是中国画语汇体系的唯一特征,不依笔墨语言的绘画不是纯正的中国画。郎士宁为中国皇帝画了一辈子的画,素描关系比我们正确多了,然而他绘画的语言脉系中没有中国血统,索然无味,它不是中国画。

  笔是线的语言,墨是面的语言。线能表现粗细、长短、曲直、方圆、断续、疏密、顿挫、转折、巧拙、轻重(力度)、疾徐(速度)、喜忧等。面能表现干湿、浓淡、黑白、向背、远近、大小、老嫩等。中国画是接力赛,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是几千年创作实践的结晶(当年罗斯夫问张书旗画了多少年画,他说“我画了一千多年”),一代之识,一人之能是有限的,关于笔墨,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所以,临摹和继承传统是学习中国书画的主要途径。没有继承就断线了,发展就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他人笔墨入眼中,贵在悟性,能悟,则能变化之;思变则有吸收可言。只有不朽的艺术,才有不朽的你,美术史上,多少新法,沦为旧垃圾!惟新而立新而精者,真者高者,始德不朽。学前人不仅是为了象他人,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它、改造它、突破它、超越它。“新乃旧之始”,今天的创新乃明天之传统。

  线是笔墨体系的重要特征,是构成中国画语言体系的主要因素。笔是墨之骨,墨为笔之肉,“笔为墨帅,墨为笔充”。画贵苍润,苍依笔力,润靠墨彩。“笔中有墨气,笔法方始活,墨中有笔迹,墨法方始灵”。笔墨是活的,画才能活;笔墨呆板,气韵、意境等等皆无从论及。

  倪云林的笔法是“侧入正行”,潇洒、沉静兼而有之;石涛、八大的笔线“侧中寓正”,利落大气,一气呵成,线条平静中呈现极强的张力;虚谷的笔意颇有苦涩之味,独到而与众不同;赵之谦的线若棉里藏针,柔中带刚;吴昌硕发挥其石鼓文书法之长,“直从书法演画法”,笔线古朴若金石;潘天寿用笔若钢铁浇铸,线的组合如置柱构梁,峻峭挺拔而有力;李苦禅的笔法洗练、淋漓、清朗;朱屺瞻用笔力度大,速度快,笔落纸上有“弹火突发”之感,线条浑厚老辣而有爆发力;张立辰用笔迅疾,线条透明而骨力遒劲,墨法淋漓而张力四溢。所谓虫蚀木、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惊蛇入草、高山坠石,有的刚中带柔,有的蕴含各种内在力量。欲掌握各种法度,实现各种笔意,一是技法,二是功力(含画外之功)。所谓技法,行线时用笔要慢,留的住,以意控笔。笔欲前而意欲后,笔欲左而意欲右,欲上先下,欲擒故纵,无垂不缩,有往皆收。所谓功力(含腕力、肋力、臂力、全身之力),“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是靠长期的“提按”训练积累的,“提”的功夫到了,线才会含而不露、涩而不滞、畅而不滑。反之,则流于描、抹,落于瘫、软、漂、浮之弊。

  情感是心灵引发生理的能量释放。失去真诚,就远离了艺术,你是在扮演画家的角色,你的画也是个外壳。当你握笔在宣纸上运行的时候,你就应该感觉到你的神经末梢通过手臂顺延到笔端----它是你肢体的延伸。一些老者在落笔之前毛笔总是在盘子上舔来舔去,就是在极力寻找那份感觉。借笔墨抒发主观臆想,是中国画笔意之追求所在,也是中国画的美学价值所在。古人作画前要“明窗净几,灌手涤砚,焚香左右,神闲意定”方能为之。倪云林“意笔草草写胸中逸气”,朱耷借笔墨表达其内心的“流逝于哀思”,皆借物叙情,以意驱笔,将审美感受升华为“神思”,经过“意匠”营造意境,构成视觉艺术之美。石涛云:“我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完全是一种情景交融之现象。欲使笔底的旋律与心底的波澜融为一体,两者交融愈烈,抒情意韵愈浓,审美价值越高。这不单纯是技巧,而是笔墨之中融进了激情。

  笔墨忌浮躁,浮则簿,躁则妄。运笔之道讲求一笔之美,善于此道者多有境界耳。前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大凡表现愉悦、快感的线条,无论其线是方、圆、粗、细、长、短,其迹是枯、湿、浓、淡,总是一往流畅的;反之,出现圭角、顿挫,呈现艰涩、焦灼和忧郁感。纵横挥砍,锋芒毕露,则构成粗放、蛮横、绝忿的气息。笔墨乃寂寞之道,欲笔墨有成,须先入无人这地,无人即寂寞,净寂方能思虑沉渍,去尽浮尘,清澄出笔底矣!

  笔和墨同样都担负着塑造形象的重任。线条能准确的表现型感,如物象的轮廓、结构等;墨色除了造型之外还能表现物象的阴阳、凸凹、质感等,如苍老的树干、浓郁的荷叶、柔嫩的花瓣等等。笔墨还有具备营造气氛之功能。杜甫的“元气淋漓幛犹湿”,指淋漓墨气使大自然的氤氲,水光山色跃然纸上;董其昌论黄子久的画“峰峦浑厚,草木华滋”;徐渭称赞陈鹤用墨“翁然而云,莹然而雨,泣泣然而露也”。墨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色彩,“墨分五色”嘛!唐张彦远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而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得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揭示了以墨代色的道理。

  笔墨之难,难在客体描绘时要有主观表达,主观表达时要有客体描绘。难就难在“度”上,运筹之间险矣!难矣!笔墨要孕育力的生长,能发力、运力,方显勃勃生机。因此,写意者应重视笔力、笔气,气韵等笔意的修炼。用笔的力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力度的不同变化产生出不同情感意味的线条,画者的情感在运笔过程中始终和笔力融为一体。如果说笔力是笔和力的结合,不如说是力与情感相融合的用笔技巧更确切。笔气和笔力紧紧相连在一起,画时以气运笔,气到力便到,有气则有活笔,气脉在线条中循环,悠悠不尽地流动着。无气之笔是僵化而缺乏内在联系的死笔。笔气不仅理解为笔和力的结合,还要注重用笔去表现气势、气度和气机,要以书写性和运笔的时序性来保证气的流畅。苏轼评吴道子的画“道子实雄放,浩如烟雨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便是此意。笔韵属玄虚和弥蒙美之范畴,是写意画笔墨的高级阶段,是指运笔时表达出的内在节律,是作者情感通过行笔中力和气的变化而形成的节奏和旋律。节奏与律动是线条的精神体貌。有律动的线条,是“生动原则”的自然体现。古人拿“粗若画沙,细如劈发”喻线条的粗细节奏,拿“跃若龙飞凤舞,沉如屈铁老藤”喻用笔的疾徐节奏,拿“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喻枯湿节奏,拿“密不容针,疏可走马”喻疏密节奏,拿“浓若崩云,轻若蝉翼”喻浓淡节奏……绘画是一曲凝固的乐章;一副没有节奏韵律的画,犹如一阵杂乱无章的噪音。

  笔墨要素不为画面上具备上述论及各点而满足,中国画的笔墨原则上要求高度概括、凝练,“惜墨如金”,用最少的笔墨表现最多的东西,宁缺勿滥。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云“笔笔是笔无一率笔”,强调每一笔都起作用,弹无虚发。中国写意画法(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犹如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古体诗,美妙经典而赋有旋律,只有熟知中国文化者方能为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产生和谐画面的重要法则。笔墨之诀也寓辨证对立统一之中,只知运用笔墨单一因素,未知黑者须慎白,白者须守黑,快者何处慢,慢者有所快,干者何堪干,湿者不全湿,浓者贵知淡,淡者一点浓,粗者一丝细,细者两傍粗,柔者寓于刚,刚者依于柔……皆于对立统一处显生机。“李成惜墨如金和王洽泼墨成画。夫学者必念惜墨、泼墨四字,于六法三品思过半矣!”是说处理好笔墨的两个对立面,达到和谐统一,对笔墨之道就领会大半了。整幅都是干枯的线条或全幅都是“墨猪”皆不可取,因虽统一而无对立。巧媚甜俗与老辣稚拙易流于粗犷,巧拙并济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故此,画面的笔墨应啊媚中示刚健,妩媚中行遒劲,雄而不野,谨而不拘,犷而不乱,纤而不弱,巧而不滑,拙而不刻,灵动中见毛厚,严密中求轻松,驱笔应锋藏而见笔迹,锋露但无火气。

  笔与墨不能孤立成在,要相依为命。笔中蓄以墨趣,墨中蕴以笔情;浓墨中有干有湿,淡墨亦有湿有干,干笔中有浓有淡,湿笔中也有淡有浓。笔有笔阶,墨有墨阶,笔墨之象犹如音阶。我们正是利用这些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浓淡枯湿的墨相互对比、交织、配搭、穿插组成具有美学价值的和谐场面。笔墨有时当然是一种发泄,但也不只是发泄,其中的坚信向往、执着追索、拥抱投入才是撼人所在,希望所在。笔墨是画者要用一生的时间修炼的,当你不学了,你的艺术就枯萎了。

  发展是硬道理,有发展才有贡献。但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基因,不能变种生出怪胎。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笔墨语言的特点是艺术的生命,不能创造和发扬自己的笔墨特点就丧失自己的艺术生命。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研究和发展中国画笔墨的前提。

  辛卯年春于京东天子庄园(作者:甘庆琼)

责任编辑:新尧网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