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健康 旅游 时尚 文化 体育 区块链

留学

旗下栏目: 教育热点 校园 留学 职场

这一年,留学改变了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2-05
原标题:这一年,留学改变了我

雷希颖近影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同比增长11.09%。有机构预测,2015年出国留学势头不减。对众多踏出国门的学子而言,留学这段经历应该怎么看?答案虽然不一,但有所收获却是共识——

留学 比对 信心

雷希颖

不久前,我见到了一位15年前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读书的学长。当我们聊起从堪培拉去悉尼的交通时,他感慨到:“我们那时,从堪培拉到悉尼要3个半小时”。听罢,我连忙回应:“现在还是3个半小时”。

以小见大,在许多西方国家,这类“停滞”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但文化的阻隔,媒体的偏向,交流的有限,都让那些几十年前中国人看世界,以及西方人看中国的“旧影像”得以在一些人群中延续。

不过,感谢留学生活,让更多的“我”和“我们”拥有了直接感受、比对和思考的机会,让我们能有机会更快地跳出“旧影像”,认识最真实的“新世界”。

以基础建设为例,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到悉尼间280多公里陆路交通所耗费的时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以“3个半小时”的状态存在。对比之下,从中国首都北京到上海间1213公里陆路交通所耗费的时间,在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后,只需5个半小时。而这,只不过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

从交通的便捷到生活的便利,再到发展的潜力,因为留学在外,我越来越能够主动去发现祖国的那些曾经被我忽视了好久的美好。有对比,才能有更具客观性的感悟,出国后,才能更深切领悟“祖国”的深刻内涵。

如果说2015年的留学生活带给了我什么,我只想说,它让我对此刻的中国更加有信心,为她更加自豪。无论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雄壮有力,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热闹非凡,亦或是“一带一路”的日渐明朗,都让我深切感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确实值得包括海外游子在内的全体人民期待。

(寄自澳大利亚)

唐山林近影

风雨中只有山鹰

唐山林

离家的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想念。 在美国亚特兰大,圣诞节的气息越来越浓,思乡的情绪也越来越稠。在体育馆打完篮球,躺在熟悉的竹地板上,看着天花板,感觉越来越远,日光灯发出的柔和的乳白的光晕弥散在整个馆内,也笼罩着我。伸手在地板上拂动,柔润且如缎般光滑,清爽的凉意瞬间浸润神经。

在这个时候突然感觉孤单。再回首,惊觉所去已经年。

那时,大二的日子愈发疲沓。正困惑之时,导师告诉我:作为综合评分的第一名,你要出国交换学习了。作为一头“斗牛”,我完全没有理由不接受挑战。可不得不承认,1年的留学之路改变了我太多。

不可否认,刚开始我有些紧张,但更多的却是兴奋——独自前往异国的未知性,像火辣辣的阳光刺激着我的神经,我被刺醒了……

哪有青春不激情,哪个少年不轻狂?

记得第一次去体育馆时,学校篮球队正在训练。每名队员都绷紧了弦,大声地吼着,一丝不苟;1名主教练,3名助理教练在旁边监督、指导。气氛紧张,对抗认真,看得我都傻眼了。从此,每当有所倦怠的时候,我就会去体育馆寻找“能量之源”。

每次打球,周围几乎都是一米九多的大高个,奔来跑去,你冲我跳。我这一米七六的“小矮个”,只能靠速度和投射才能立足。不过有了这么好的“炼金石”,我的技术提升很快。一天,和一位加纳兄弟单挑21球,打到20比8的时候,他还坚持说:“永不放弃”。我很感动,但还是尽全力拼进最后一球——赢,是尊重篮球;尽力,是尊重精神。

第一次大考后,因为中美课程设置不同,双方的学分转换出现了问题,给我们的毕业带来了影响。我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毕竟这些关系到我们的命运,也关系到尊严。最终,在我们的坚持下,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生活很琐碎,但很充盈,基于这些饱满的真实,我开始踏上自己的征程!也正是这段日子,深深感动着我,不断延伸着我追寻的方向,改塑着我的人格。

遥望中,我依稀看到了地球那端,一颗与我对称的灵魂在长吟:“风雨中只有山鹰!”

(寄自美国)

朱莎近影 

享受孤独 忘却寂寞

朱 莎

留学生活转眼已近1年,从初到日本和人交流只会蹦出几个单词,到现在日常交流基本过关。语言上的进步无疑让我欣喜,而我自身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喜欢“群居”的人,即使是在国内,也并不会一有空闲就约上朋友逛街吃饭,就算是很好的朋友,一年可能也见不上几次面。也许因为工作原因吧,我平常和人打交道的时间太多,休息的时候一个人窝在家里上上网、看看电视剧,会觉得比和朋友出门更快乐。我决定出国的时候,被很多人问到,“出门在外,一个人不会寂寞吗?”我只会摇摇头,回答一句“习惯了”。

刚到日本的时候,我始终被新鲜感包围着。和新认识的朋友们吃遍大街小巷,就算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背着相机逛上一天。新鲜感充实了我初出国门的每一天,寂寞与不寂寞的问题,早就抛在了脑后。

直到有一次,一部期待已久的电影上映了,直到电影就要下线,我也没有去看。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让身边的朋友陪我去看一场对方并不喜欢的电影。一个人逛街吃饭并不是问题,但一个人看电影总觉得有点别扭。

“算了,自己去吧!”突然有一天早上醒来冒出这样的一个想法。早早起来跑去买了电影票,明明是工作日的上午,却只买到了下午场的倒数第三张票。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是结伴而来,一个人坐在电影院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不过这种情绪很快就被看到喜欢的电影时的好心情冲淡了。看到搞笑的剧情不禁笑出了声,看到喜欢的演员出场心里小小的激动。“原来自己看电影感觉这么好!”原来有时候一个人去尝试一些事情也没什么不好。

对于留学生来讲,“孤独”与“寂寞”这两个词语常常相伴相随。发现这两者并不相同,也许就是我留学第一年的最大收获。网上有这样的说法:“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种可以宽纳一切的精神状态。”享受孤独,进而让孤独变得充实,从而忘却寂寞。这可能就是我今后的前进方向。

(寄自日本)

王佳的女儿孙一菲

留学带给我女儿的改变

王 佳

在英国大学和高等教育领域工作了8个年头后,很多人叫我英国教育专家,我诚惶诚恐。果然,在由于工作关系,带女儿交换到英国小学半年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英式教育。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感受到了英国小学如何浇灌我家的小树苗,使她长出一些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必备的根基。

每一天上学前兴奋地要大展身手的跃跃欲试,放学后眉飞色舞地描述当天上课和游戏的内容……这一切都告诉我,女儿正享受着学校的生活。

我观察了很久,发现老师的表扬无处不在,上完每一堂课,做完每一件小事,都会得到表扬和鼓励。小家伙就如喝到了蜂蜜的小狗熊一样,尝到了甜美的滋味和幸福感,然后愈加追求更多的表扬和肯定。这是一种美妙的良性循环,仿佛有内在的小火苗推动着这个小火车往前飞奔。

从女儿初来英国时只会ABC,到现在她享受阅读英文小书,只有短短10周时间。女儿入学时,我跟校长约了一次见面,校长问我是想让女儿单纯地体验英国小学生活,还是需要在语言上有所提高。我想了想,说希望能在语言方面多加强,然后尽可能地融入这所学校,不要求成绩。之后,校长为女儿安排了一对一的语言课,每天一堂。上英国小朋友的“语文”课时,就有一位老师把女儿带出去,一对一授课,从ABC开始学起,在适当的时间,再让孩子跟大家一起上英语课,找到差距后再接着一对一。短短10周,女儿在语言课上得到的表扬比我过去30多年得到的总数还多。

除英语能力的快速提高之外,她开始享受音乐和体育。一次,学校的一对一小提琴课后,她跟我说,为什么每一次上课都没上够就放学了呢,为什么不能多学一会儿?短短一学期,我开始听到她说,她桌上足球游戏打败全校无敌手,她学会了3种泳姿及游得有多快,她开始踢足球并代表学校参加了一场两校女子足球赛,她能做几个俯卧撑了。

最重要的,她开始自信,坚信自己有“超级大脑”,可以克服所有的难题并改变世界。这样一个在人面前害怕得要躲到妈妈身后的小女孩,开始勇敢地站到人群前面,开始说,让我试一试,我可以的。

常听大家开玩笑,说英国人的数学都是体育老师教的。但在我女儿身上,这确实不是个玩笑。我女儿的数学老师,真的同时教他们体育课,或者说,她的体育老师,真的教她数学。但是,我认为这样一位老师,燃起了女儿对数学的无限兴趣,我觉得这就是大师。

我想,这些改变,会让女儿受益终生。

(寄自英国)

徐善水近影

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徐善水

一个人在国外生活,由于饮食上的差异而不得不自己下厨,这大概是每个海外留学生的切身感受吧。

虽然在国内时从来不会去做饭,但来到日本之后,一方面是日本的料理不太合胃口,另一方面由于物价太贵,经常在外面吃饭花销很大,所以我才开始自己学习做饭。

对于在异国他乡的我而言,与其说是有了什么改变,不如说是得到了什么成长。虽然从上大学开始便已经开始一个人生活,但经济上依然依赖于父母。出国留学之后,我便逐渐地开始真正的独立。自己打工、自己做饭、自己租房子,自己照料自己的一切,也算是在这个世界开始了真正独立的生活。

其实,在如今留学热潮的影响下,留学生的竞争力已并非过去那么明显,甚至留在国内会有更好的选择。但仍然有不少人会选择留学这条路。在我看来,留学所能够给我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外大学的学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这几年的留学时光里,能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接触不一样的人,让自己的视野由国内扩展到世界,看到这世界不一样的一面。

有差异性的文化自然少不了冲突和碰撞,但对于我们而言,包容这个世上的不同更应该是一种责任。

日本人的为人处事,对待工作的态度,有人觉得过于认真,但在日本待了这么长时间,也确实感受到他们的认真和负责,对待自己工作的一丝不苟,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对于今后的留学生活确实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在另一个国家,走更多的路,见更多的人,学着更加包容,这大概就是留学1年最大的收获吧。

(寄自日本)

留学不是盲目读书

姜昕昕

当年的BA039航班,带我从故乡远走,离开了父母;几年后的BA038,又一张单程机票,在异国留下了我的青春。16岁至23岁,从天津到剑桥,人生走过了一段苦乐相伴、喜聚悲离却足以铭刻一生的征程。

初到英国剑桥读高中,不识英文的父母一路送我来到这个城市,而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害怕。每天都是逃避地跟着父母躲在酒店,怕出门、怕迷路、怕与人交流、怕一切的未知。

机缘巧合下,相识了一名同龄同地有共同好友的女孩儿,竟成为知己。住进宿舍后,邻居同学的到来,更是让我喜出望外。渐渐地,好友圈子不断壮大。往后的日子里,懵懂的少年们互相壮着胆子,去采购生活用品、去警察局注册、去学校报到、去极力适应并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

如同所有的留学生一样,刚开始学业上的不适应是我最大的压力。和其他同学比起来,初中毕业的我基础薄弱,加之语言上的冲击,一时间焦头烂额。越是畏惧越是失败,学校考试屡屡失意。和一直成绩居于学校前列的初中时期比起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度让我备受打击。然而,我是幸运的,几乎老师和朋友同时发现了我的抵触与沮丧心理,帮助我逐渐适应并追赶上别人的脚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学习过程中,耐心做好自己该做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一切都越来越顺利,我开始享受在英国的学习与生活。

留英7年,有过荒唐有过奋斗,有过彷徨有过坚定,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更多的是成长。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律克制。 我想,留学的意义便是:不为炫耀、不为镀金、不为盲目读书,只为一生有所追求不被束缚。

责任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尧网所有发布文章由用户提供,与本网无关。发布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xinyaonews@163.com

最火资讯